标签 散文 下的文章

秦腔是一碗精神“油泼面”

时近而立之年,童年的记忆大半已经忘却,唯独有关秦腔的记忆总让人回味无穷。我出生在八十年代末,这是一个秦腔渐兴又旋即落寞的时代。至今还记得孩提时拽着太祖母衣角看戏的情景,我那时个头还没有戏台高,和同龄小孩总爱在台前幕后乱窜、追逐嬉闹,其情形恍如昨日。那时看戏总是先得“捂着耳朵...

生活细水长流,命运阴差阳错

1.老多老多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经五十多岁,算是高龄产妇,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他的父亲蹲在门口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嫌这个老儿子多余,便给他起了“老多”这个名字。父亲打算将老多卖掉,四处托人找人家。水坡镇上有一个开浴池的老板,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续香火,闻讯后开着摩托车找老多的父...

我吃过的最美味的小龙虾

真的有点奇怪,这么普通的食物,何以被这么多人所爱?说来说去,大概还是因为“龙虾”这个词语带来的虚荣感,虽然冠以了“小”之定语,但后面的两字主语足够让这种食物流行开来,并且越来越昂贵。尤其是夜市兴盛之后,小龙虾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再平庸的舞台上也有光鲜的小姐,穿着闪亮的蓬蓬裙...

鱼头汤之美,美在鱼头

鱼头汤味道很美,历来被美食家所推崇。但不是所以的鱼头都能拿来炖的,在经过无数吃货尝试后,最终得出结论,鳙鱼的头是炖鱼头汤的最佳选择。鳙鱼又称花鲢。对此,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极妙:鳙鱼,状似鲢而色黑,其头最大,味亚于鲢。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难道李老先生也是一枚吃...

季羡林:寻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在梦...

我其实也是个离不开妈的人啊

从饮虎池走可以路过米家牛肉,早上你去,会看到一个姿威的老人,坐在一个炉子后面翻烧饼。头发如雪,她儿子在旁边切肉。济南现在漂亮得吓人,新城市都建在山间,体面极了,我在酒店里看那山间的云,认不出来这是山东。老城这边比起十几年前也动了许多。但也有忘了动的地方,譬如说饮虎池这一片儿...

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从小学时代就爱读苏东坡。非常奇特的是,当时读古文都不懂,唯独苏东坡,一读就懂。原因应该是,不管是诗词、文章,苏东坡总是用最简单的文字描写最深刻的情感。因为文字简单,大人小孩都能感动;因为情感深刻,每次读都能读到不同的境界。更重要的原因是,苏东坡是生活家,他的写作是植根于生...

寻常美

寻常美喜欢在生活中用大围、普通、廉宜的用品,式样也越平常越好,坏了可以随时补充,亦毋需心痛。时常同小女说:“不用疙瘩,小事耳,不要紧,丢了再找新的,切莫扭捏。”一生都没有最心爱的笔、最难忘的香水、最珍惜的故事或是最宝贵的首饰。小友买到最最喜欢的水晶玻璃纸镇,爱不释手,不舍得...

妈妈种的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

努力加餐饭

夜里没有心情读计划中的书,随手翻开《古诗十九首》,看看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感触。翻到《行行重行行》,读到最后“努力加餐饭”时,眼睛忽然就湿润了。这样简单的几个字,让我在一瞬间想起了许多。那是我以前不曾在意的简单句子。而此时,这几个字却击中了我心中最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