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饮食文化 下的文章

法棍,是记忆里的一抹温柔

初到阿尔及利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几乎每个食杂店门口都摆放着两个或者更多的大塑料箱子,里面或矗立或堆放着一堆法棍;饭店的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篮子,里面是切成一段一段的法棍;路上的行人也常常拎着一个装着几根法棍的大塑料袋。阿尔及利亚曾经是法属殖民地,所以一些饮食和生活习惯深受法国...

一个外乡人能记住的,都是这里的好

能把桌子摆到露天儿,味道能好一倍。要能直接摆街头,还能再加三成。不是说海边餐厅那种沙滩景致,那虽然好,但吃的成分小了。就街边小馆儿,支着大锅,车水马龙,有烟有火,店家勤快,收拾的干净,桌子上没有油。坐下来只为吃。这些年北京见不到了,本来或许有。但仿佛已是上世纪。从北京出去的...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初识绍兴,还是少不更事的年龄。相信很多小伙伴们跟我一样,对于绍兴的认知还是起源于初中时的课本。即使没有去过绍兴,但脑海中还有着关于绍兴清晰的画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小桥流水到粉墙黛瓦,从乌篷船到社戏,处处都流淌着关于江南水乡的风韵。鲁迅先生关于童年回忆的文章,是我们成长...

关中八怪:烙馍像锅盖

关中八怪之一:烙馍像锅盖。盖为平面,盔为凸形,且硬,敲之嘭嘭,如石如铁。一年,有少年从外婆家携锅盔回,中途下冰雹,皆蛋大,砸死许多鸡羊,少年头顶锅盔,有安全帽之功能,行十里路,身无伤损,馍无破裂。坚硬,食之却酥,没牙的老人尤其喜爱,窝窝嘴嚅嚅而动,愈嚼愈出味。用料简单,若面...

关于吃的文字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里有一段情节,许三观在自己生日那天给自己以及妻子儿子各人炒了一碗最爱吃的菜,我看到这段情节时,饿得不行,似乎比自己真实地吃更来劲、更香,这一段是边咽口水边看完的。最奇妙的是许三观并不是真的架着铁锅,燃了大火,放了好油来炒菜,而是用两片嘴皮子炒,比如他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