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阅读 下的文章

你说看不懂昆德拉在说什么

我自己有一套看书的方法,但是我反对它。曾经读过一套江献珠的食谱《家馔》,里面介绍了猪肉的不同切法,于是我明白世人对烹饪存在绝大误解。烹饪是一种家学,需要有积淀和传承,并不是因为你天天吃饭,天天烧菜,你就真会烹饪。读书也是一样,认识4000个汉字就足以应付大多数书籍,但那不过...

阅读时光,邂逅咖啡馆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妳,而无人可等时,你会去哪里?漫漫的闲暇时光,我们总该有个稳定的去处,才不至于东张西望。1.大学时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沉浸在卷帙浩繁的书籍里,任窗外的梧桐叶春荣秋枯,午后的阳光穿过梧桐叶,树影婆娑地洒在书架上,顺势坐在地板上,随意从书柜里抽...

一个知名作家的十条写作建议

今天看到萨拉·沃特斯的十条写作建议,感觉很有道理。做了点功课。最初是由美国的犯罪及惊悚小说家尔莫·伦纳德在2007年出版了一本《10 Rules of Writing》,2010年在英国重新出版时,《卫报》邀集了20多位当代知名作家,撰写他们各自的写作规条。萨拉·沃特斯的十...

想成为最会生活的人,看这五本书

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一本传家的书,关于生活、情感、饮食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是能拿来我们实践操作的攻略,是我们东方人独有的精致生活指南。台湾近年出版一套《传家》,对于编写这套书的初衷,南怀瑾在开篇序言里说:‌‌“目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亦正处于不古...

虚像与偏见:马伯庸的2018年阅读书单

2018年对我来说,是相对懒散的一年。本业小说没写几篇,关于阅读的事情,倒是做了不少。在新世相开了一个读书栏目,聊了二十几本冷门书;参加了一档叫做《神奇图书馆在哪里》的搜狐综艺;零零碎碎参加了各种阅读节活动、讲座、朗读会,担任了几个阅读大使、领读人之类的活动,至于随手推书荐...

写一篇热文,要看多少书?

有朋友问,写一篇文章,要看多少书,我用最近写的一篇上海的文章为例:上海,为什么是上海?,给他列了一下:[1]. 近代中国百货业先驱—四大百货公司档案汇编[2]. 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连玲玲[3]. 上海繁华:都会经济伦理与近代中国,叶文心[4]. 战时...

书还是要读一些的 最好是持续地读

首先我想说的是,不必神话读书。上个世纪90年代流行读书无用论,‌‌“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喧嚣一时,就连作家都纷纷下海。现在风头转向,朋友圈里格调最高的除了宣扬道德情怀外,就数读书了,亮出一本自己最近读过的书或者呼吁一翻,标榜自己是一个爱书之人,是挺有档次的事。当年...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是孩提时我最模糊的一句话,也是父亲常在我耳边提及的一句话。或许为了让我更深刻的体会这句话的真谛,父亲特意在家里一间房里布置了一个大大的书柜,里面塞满了各类书籍。说起父亲读书,多伴有离奇而酸苦的色彩。他从小就嗜书如命。年幼就远离家乡数百里求学...

怎样能静下心来读书

怎样静心阅读这个话题,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行为替换,比如把你睡前玩手机的习惯改变为睡前读会书。或者在包上带个Kindle,把平时替手机、看新闻的行为替换成用Kindle看书。总是忍不住玩手机,一摸手机就停不下来,有时候看头条,别人读了什么什么书,每天自律的生活什么的,自己也...

想读英语书?推荐“通勤书单”

过去几个世纪,多数大城市的通勤时间都大幅增加。随着市区的房价飙升,很多劳动者纷纷向价格更低的市郊迁移——但要降低房租,就只能延长通勤时间。例如,根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每天花费两小时通勤的英国人在过去10年增加了72%。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典型的伦敦人每周花在通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