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过年 下的文章

走亲戚那些事

时过境迁,想起七八十年代的过年,许多细节历历在目。清贫时代,过年最是孩子们渴盼的一件事。那时,男孩多喜欢玩鞭炮,女孩多爱扎头花。当然,男孩女孩也最喜穿新衣。每年农历腊八一过,乡下的黄昏时分,伴着缕缕炊烟,时常响起零星的鞭炮声,那是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孩子们燃放的。随着零星的鞭...

不想失控 不想回家过年

过年回家比起学习和工作都要复杂得多,未来不可预期不可控制,便会引发焦虑。因为回老家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像学习和工作一样有“努力≈成果”的公式,而是各种失控。一、边界入侵你需要面对你父母和亲戚们对你个人边界的入侵,他们会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尽数传授给你,要求你执行他们那些或是道...

从来年是有情日

总有人问我年是怎么过的,我想不如写篇文字,谁问给谁看,省得说来说去重复自己。待提起笔来,忽想到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写过的‌‌“新年十事‌‌”。‌‌“新年十事‌‌”写的是当时的风俗,我写的‌‌“春节八事‌‌”是个人过年的惯例。一、郊区集市走一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年年腊...

家以灶为要,民以食为天

岁月的风霜带走了时光的脚步,却带不走过年的喜庆。循着冬天的脚步,慢慢来到了小年。小年是‌‌“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家以灶为要,民以食为天。供灶于厨上,祭灶于小年。小年的风俗习惯,无不表达着人们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

过了二十三 新年眨眼就到了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

撕日历的日子

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了。厚厚的那一侧是已逝的时光,由于有些日子上记着一些人的地址和电话,以及偶来的一些所思所感,所以它比原来的厚度还厚,仿佛说明着已去岁月的沉重。它有如一块沉甸甸的砖...

过年是大事

猪年的腊月已经过半,离年三十越来越近。除了马路上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和缠在树上的小彩灯,没有浓浓的年味儿,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没有穿新衣服的期待,没有厨房里的蒸气弥漫和香气四溢,没有小时候那种过年的仪式感和期待感,充其量只是因为过年而放假了,可以美美的睡到自然醒而已。在我人生的...

我也有欢乐的时候,那就是童年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最隆重也最热闹的节日当属春节,俗称过年。不同的人,对‌‌“年‌‌”的态度是千差万别的。即使都是孩子,对‌‌“年‌‌”的期许也是不同的。孙犁坦言,‌‌“如果说我也有欢乐的时候,那就是童年,而童年最欢乐的时候,则莫过于春节‌‌”。夏丏尊回忆他小时候,‌‌“一...

过年呀 不就是为了吃些老味道么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当然也是美食家的汪曾棋先生,写了不少关于里下河地区的民俗、物产和美食的文字,每每读后,都感到十分亲切,身同感受。最近读到他写的“咸菜茨菰汤”和他与茨菰的故事,不禁让我...

年味里的相思:烟熏腊肉

坐在书房的飘窗边,手捧《王小波作品精选》,鼻翼间竟传来一阵阵浓郁的肉香。那种香,很特别,烟气与肉香杂存。直到傍晚出门散步才发现,原来小区墙外有人用柏树枝在熏腊肉。架子上烟雾袅绕,火塘里火星跳跃,大人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喷香的腊肉为什么要拿烟熏呢?问一位打扮时尚的婆婆,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