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宅爱“阔落”,食客爱阔罗 2021年01月17日 苏华 5 肥宅爱“阔落”,食客爱阔罗当我阴沉着脸表示自己很不高兴时,奶奶会和颜悦色的望着我说“瞧你,怎么拉起‘阔罗’脸了呢。”奶奶所讲的“阔罗”是达斡尔语中的西葫芦。东北汉族人称西葫芦为角瓜,不管是西葫芦还是角瓜,达斡尔人管这东西只叫“阔罗”。奶奶以“... 阅读全文 0 评论
一碗牛杂面 2021年01月17日 Bruce Wayne 6 一碗牛杂面我还记得很多年前,我读初中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一家很破的面条铺。那年我的班主任是个工作狂,儿子才三四岁,她却不管不顾,为了制止我们早上抄作业。学校每天早上七点开门,她七点零五分就到。于是,我们班都成了全校到学校最早的班级。家里人每天会给我五到十块钱吃早餐,大饼油条一... 阅读全文 0 评论
疫情期美国人有多爱吃比萨 2021年01月17日 some-itech 23 疫情期美国人有多爱吃比萨每周一次不做饭点外卖时,布兰迪·约翰逊都守在窗边从红色窗帘缝隙朝外张望,等待最爱的外卖到来。看到送餐员转过拐角把车停到她家公寓前,她赶紧跑上楼看另一扇窗户,确保餐盒放在前门外。跟疫情隔离期间很多美国人一样,约翰逊也订了很多比萨。”对我来说,比萨非... 阅读全文 0 评论
没吃过云南的菌菇,就不算真的去过云南 2021年01月17日 极目北望 7 没吃过云南的菌菇,就不算真的去过云南我生在甘肃,甘肃雨水较少,因此菌子不多,日常所食用的多是人工培育,甘肃谓之蘑菇,味带土腥味,且含水汽,自此对此类食物敬而远之。后来读书到昆明,才知以前吃的,在此地称作人工菌,其滋味相比自然生长的菌子,逊色不少。起初不相信,直到同学带去吃过... 阅读全文 0 评论
菜瓜,那是盛夏的果实 2021年01月17日 饕客小馆 6 菜瓜,那是盛夏的果实每年的这个时候,老家的菜瓜该熟了。记得在童年盛夏时,乡村里没有冰棒,唯有菜瓜可以给我们消暑和零食。菜瓜的脆嫩多汁和它带给我们的满足感,便是那时最美的记忆了。炎热的夏天,菜瓜是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农人随手可摘的解暑佳品;也是村民们忙碌一天后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佐... 阅读全文 0 评论
夏日便当拯救计划:吃得方便卫生又健康 2021年01月17日 宇宙浪费指南 5 夏日便当拯救计划:吃得方便卫生又健康夏日炎炎,各位厨艺小天才们可能快要放弃带饭上班了~夏天的便当会面临种种考验。卫生问题是头号难题,细菌和夏天简直是绝配,一不留神就疯狂繁殖;而在炎炎夏日做饭本身也非常劝退。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进行夏日便当拯救计划,既奉上让你吃得卫生舒心... 阅读全文 0 评论
生菜与莴笋是近亲 2021年01月17日 韩磊 8 生菜与莴笋是近亲莴笋是中国较普遍的蔬菜之一。有些地方叫莴苣,其实莴苣是菊科莴苣属的统称,既包括我们称之为莴笋的茎用莴苣,也包括我们称之为生菜的叶用莴苣。生菜和莴笋,的的确确是近亲关系,这有悖于直觉,可见直觉不可靠。莴笋主要吃其肥大的茎,有特殊的鲜甜味。英美人认为这种鲜甜兼有... 阅读全文 0 评论
我吃过的面,比你走过的路还长 2021年01月17日 司空 7 我吃过的面,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在中国,讲的是南米北面,实际上面并不仅限于北方,而是通行南北,正如《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面食是“南与北的共宠”。面食里最有讲头的就是面条,各个地方似乎都有本乡本土的特色面条,使得面条种类极其繁多。我的老家天台是典型的南方小城市,却照样有... 阅读全文 0 评论
大俗大雅红烧肉 2021年01月17日 乌衣 5 大俗大雅红烧肉记得,看过一本书名颇为奇葩的《中国养猪史》,别的已经忘记,唯一记得的内容就是里面提到了中国人大概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养猪作为肉食了,在余姚河姆渡遗址还有考古遗迹证明饲养猪、食用猪。想想,黑面郎陪着中国人,大概应该超过五千年了。虽则其貌不扬,但是确实其味甚佳。前几... 阅读全文 0 评论
吃一碗碗仔翅,你会更爱香港 2021年01月17日 蔡浩杰 17 吃一碗碗仔翅,你会更爱香港“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没有翅的碗仔翅冒著热气”芒种是要下雨的,接连几天的大雨扫去了热气,清晨的胃平添了几分馋意。我倒腾著跑到便利店找吃的,居然还有碗仔翅,可惜味道一如想像中的乾瘪,只剩醋酸和谷氨酸... 阅读全文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