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 下的文章

好的文字通达万物

我小时候读过一本中医书,繁体字竖排版的,里面都是能治病救人的方子,是先父20世纪60年代初从甘肃到新疆时带来的。先父是旧式文人,会文墨,能号脉开方。我几乎看不懂那些药方,却记住不少中草药的名字。后来我在野外遇到并认出这些草药时,内心的惊喜无以言表,好像两个早已相识的生物又在...

落笔如有神助,真天才也

一个有过创作经验的人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对于中短篇作品而言,最好的写作状态是一次性写完或者集中在几天时间内写完,写的时间长了反而容易写不好。而对于论文写作,很多过来人也有经验,说论文的第一稿不要在乎质量,你在列好提纲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其写出来,然后再慢慢修改。这些过来人的...

只是一缽水,就在上流清的地方去挑

一首诗作很好,也不便是一诗人。一诗中某句作得好,某字下得好,这些都不够。当然我们讲诗也要句斟字酌,该是僧推月下门呢,还是僧敲月下门?这一字费斟酌。又如王荆公诗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绿字是诗眼。一首诗中,一个字活了,就全诗都活。用吹字到字渡字都不好,须用绿字才透露出诗中生命气息...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古时,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念熟了这些句子,初步熟悉了音韵格律,很自然地领会了平仄对仗,学做对联和诗词,就容易得多了。《声律启蒙》即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康熙年间的进士车万育所著。它...

今冬暖寒酒,先拟共君尝

枫叶变成深红,枝头的橘子绿了,橙子黄了,第一场雪从天而降,似乎在告诉世人:冬天来了。岁月急匆匆,转眼又冬天。这些冬日诗词小令,那些关于冬天的温暖与纯洁,都有了注脚。梅花开冬季,总是少了些缤纷多彩的热烈,若说什么颜色可以期待,那非傲然的梅花莫属了!蜡梅香,梅花艳,一个香气沉醉...

天气越冷 越想和你在一起

以前的自己其实不太喜欢冬天,因为太冷,缩手缩脚,感觉一到冬天人就变得抽巴,比不得春秋季节的舒展。直到后来读到雪小蝉的一段话,‌‌“天气越冷,越想和你在一起。围炉取暖,偶尔眼神交流,什么也不说,看窗外大雪飘落。‌‌”蓦然觉得也蛮有道理,正是因为寒冷,我们在冬季才更想,靠近温暖...

人生的苍凉便在于此吧

千年之前的那个清晨,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屡次遭贬走到人生的最后一站--宜州(今广西宜山县),望着枝头绽放的梅花,写下了一首《虞美人》:[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

古诗词中的10种人生境界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饮酒·结庐在人境》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心远”...

这是真的。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

吃喝之道

我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名曰《美食家》。坏了,这一来自己也就成了“美食家”,人们当众介绍:“这位就是美食家陆某……”其实,此家非那家,我大小也应当算是个作家。不过,我听到了“美食家陆某”时也微笑点头,坦然受之,并有提升一级之感。因为当作家并不难,只需要一张纸与一枝笔;纸张好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