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细节致敬 2024年03月07日 贺奕 23 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经历什么?据说会像放一部超快镜头的电影一样,回看自己的整个人生。这部电影除了主视觉固定不变,没有主角,没有主题,没有主线,因为它拿来不加剪辑地混编在一起的素材,不过是一生中亲历的各种平凡到消解一切光环,琐碎到几乎无足轻重的细节。这就等于说,若把弥留之际... 阅读全文 0 评论
不可能会有比这更好的福尔摩斯译本了 2024年02月25日 @罗淼_吐槽用 50 不可能会有比这更好的福尔摩斯译本了我前两天买的中华书局版本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终于拿到手了,我上手翻了一下,妈的,强烈推荐。译者叫李家真,四川老乡。看行文、译注和附录,翻译家是有点傲气和自负在身上的,但是他配。某种意义上这个版本是1981年群众版之后第一个完整的新译本,其... 阅读全文 0 评论
一个回家的中国士兵 2024年02月21日 李翊云 28 一个回家的中国士兵在军队服了义务兵役之后的那个夏天,我强迫自己读了海明威。我总是害羞和喜欢独处,这对我在军队里没有好处。但是如果没有我带到军营里的那些英文小说——狄更斯、哈代、劳伦斯,我的日子会更糟糕。尽管我的英文理解能力还很初浅,大多数晚上熄灯以后,我会偷偷跑到连队的仓库... 阅读全文 0 评论
快亦不哉 2024年02月16日 梁实秋 23 快亦不哉金圣叹作“三十三不亦快哉”快人快语,读来亦觉快意。不过快意之事未必人人尽同,因为观点不同时势有异。就观察所及,试编列若干则如下:其一、晨光熹微之际,人牵犬,(或犬牵人)徐步红砖道上,呼吸新鲜空气,纵犬奔驰,任其在电线杆上或新栽树上便溺留念,或是在红砖上排出一... 阅读全文 0 评论
凑生僻字拜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精益求精 2024年02月13日 读宋史的赵大胖 17 我作为一个读了好几年史书的人,这其中有小部分字认识,大部分的字不认识。但是我并不以我认识这些字为荣,也不以我不认识这些字为耻。因为这些字能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会太少了,几乎为零,认不认识都丝毫影响不了我们的生活。说它们是生僻字其实并不太准确,因为其中还有一些字是“... 阅读全文 0 评论
这才是过年该有的仪式感 2024年02月07日 瘦马SoMe 31 前文:“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5“米粉肉”在古代的帝都,一些管理监狱的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圆饭”是何等重要。现在人们大多选择在酒楼里吃年夜饭,离春节还有半年的时间,各家酒楼就打出预订年夜饭的广告,顾客们会按照预定的时间到达酒楼,甚... 阅读全文 0 评论
“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 2024年02月05日 瘦马SoMe 56 小时候盼望过年,是因为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可现在大鱼大肉已经令人疲倦,糖果零食得担心身材和健康……翻来覆去吃的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实在找不出什么新意了。再看看古人过年的食物,屠苏酒、如意糕、金银米、合欢汤……光听名字,年味儿已经随着咽口水的动作扑鼻而来了,这才是过年该... 阅读全文 0 评论
只剩下了团聚和吃 2024年02月03日 毕淑敏 30 过年时人的表情和心情,各不相同。怀旧是一种,怅然凝视的。收到礼物是一种,欣喜而感动的,或许还有得陇望蜀。总结经验教训是一种,庄严且若有所思,也许夹杂着忿忿不平。洗心革面下决心从头再来的又是一种,捶胸顿足咬牙切齿……其实这都是年的附加值,和年无关。年最朴素的意义只有一种——对... 阅读全文 0 评论
王朔笔下16种独一无二的冬天 2024年01月30日 王朔 54 王朔,一个中国读者都相当熟悉的名字,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他的小说,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由他编剧。他的风格里混杂着烟火气、北京味儿和小人物的嬉笑悲凉。然而,2022年开始,王朔出版《起初》系列小说,写起了古代的故事。《起初·绝地天通》是该系列的第三册,写的是上古时代... 阅读全文 0 评论
陆灏:读董四札 2024年01月28日 陆灏 21 李鱓花卉册页中水仙那一开2022年4月、5月,上海封城,两个月困居在家,检出香港牛津版的董桥散文集,一本一本重读。《一纸平安》(2012)中有篇《夏先生》,写的是董桥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香港结识的前辈。夏先生告诉董桥:“读书乐趣不外一叶知秋,腹中有书,眼前的书不难引出腹中的... 阅读全文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