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 下的文章

没有艾草的加持不是好端午

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端午节会吃粽子、划龙舟,不过在古代,还有一样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事情,就是采摘艾草。说到艾草,你可能会好奇它和端午节的关联。艾草一直都是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摘了艾草要干么用呢?端午节是每年黄历的五月初五,五月在古代是恶月,五日...

春分“立蛋”喝“春汤” 养肝调阴阳

俗语说“春分到,蛋儿俏”。今年的3月20日是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在民间有春分“立蛋”、喝“春汤”等习俗,意在孕育希望,祈求家宅安宁,身体健康。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春分这一天,太阳自南向北通过黄道,和赤道相交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这个位置被称为春分点。春...

的确是一段美好快乐的日子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

时光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慌

退回去几十年,在我们乡下,是不把阳历年当年的。那时,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春节才是年。这一是与物质生活的贫困有关——因为多一个节日就多一次奢侈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春节是一个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节日,春节一过,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即将来临。而春天的来临,也就是...

被忽视的礼数

搜集罗列了现代人已经不那么重视、但在我们看来依然有存在价值的各种礼仪,大多数传统礼仪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很好的社交润滑剂——而且个人认为,礼仪最好的效果是让对方高兴,但最次也能让对方不会不高兴,何乐而不为?当然是不是‌‌“必备‌‌”,就见仁见智了。删减整理如下:做客之道...

老规矩有人情味 礼多人不怪

老北京人规矩多,规矩多礼儿就多,禁忌也就多,咱们就说说这老北京的禁忌,也叫妈妈令。关于这些,你造多少?‌‌“酒满敬人,茶满送人‌‌”待人接客有这么一讲儿:劝酒时要斟满,倒茶时不能满,满了就是在逐客。进一步的说法是:‌‌“茶七,饭八,酒十分。‌‌”茶倒到七分满的程度刚好;盛饭...

生活雅语这么说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接受好意说‌‌“领情‌‌”。...

贴点秋膘:什么季节吃什么

老北京人的饮食习惯颇具特色,一年四季,讲究什么季节吃什么。时至金秋之际,气候渐转凉,度过了酷夏桑拿天气的人们食欲逐增,慢慢有了好胃口。此时,恰好到了庄稼成熟,果实飘香,丰收在望的时候。京郊的玉米、稻谷,高粱等作物陆续收获;大枣、核桃、白梨、柿子开始采摘,各种农副产品也应时上...

「自由」这个词藏在唐诗里

白乐天有诗云:‌‌“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里谈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误区,我们追求的往往不是真正想要的,每个人扮演的往往也不是那个真实的自我。我看《西游记》,孙大圣打怪杀怪,金箍棒一挥,妖精现形,原来它们呈现给世人的,只是一个华丽的表象。儿时读书,先从经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