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情 下的文章

我在桂树下思念你

我在桂树下思念你金色的秋天如期而至,不知不觉中,心里开始注入了清凉的气息,凝望窗外,苍松翠竹,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瓜果飘香。金秋时节的菊花却没有萎靡,在秋天的大地上荡起了拉丁舞,和着微风的歌镶入了梵高的画框。月儿慢慢地升起,院中蝈蝈的鸣声慢慢沉默,夜也在狗吠声中慢慢沉了。一...

女儿奴

女儿奴高中班主任。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了学生家长中的‌‌“女儿奴‌‌”们——1.某女生上体育课时摔伤了膝盖,保险起见,医务室老师建议去医院拍个片子。在医务室时女生就已经给爸爸打过电话。电话接通的一瞬间,孩子开始哭:‌‌“爸爸,我受伤了,体育课摔了…嗯…严重,老师说得去医院…疼...

“我的寿衣在第二个衣柜”

“我的寿衣在第二个衣柜”过元旦新年时,妈妈随口提了一嘴,今年清明想让我和她一起回南方,那是外婆在那边的第一个清明节。我说:‌‌“好。‌‌”然后整个一季度,泥沙俱下。清明节前几天,看到她坐在阳台查完机票查动车票,还给携程打了几通电话,等到终于确认没办法从北京离开回到南方的时候...

为啥个个都是反问句小能手

为啥个个都是反问句小能手明明可以温和讲述,却总是反问,明明是关心,说出来的却是责备——不好好说话,成了许多中国家庭的日常顽疾。上周六,我们发起了一次关于‌‌‌‌“不好好说话‌‌‌‌”的征集,一个晚上,便收到了近600份、总字数超过10万字的反馈。我们发现,中国人‌‌‌‌“不...

阎连科:为母亲搓澡

阎连科:为母亲搓澡今年的第二期《收获》上,刊登了阎连科的非虚构近作《她们》。此前他写过一本《我与父辈》,这一次他专门写女性。全文七八万字,阎连科主要写了姐姐们、姑姑们、娘婶们,并专门用一整章的篇幅写了母亲。阎连科今年62岁,已经当了爷爷。他书中写到的很多女性长辈现在都不在了...

父亲的“杀猪刀”

父亲的“杀猪刀”在父亲快45岁的时候,他‌‌“弃医从文‌‌”,学起了买卖生猪的营生。父亲以前是一名得力的方圆车司机,现在父亲丢下‌‌“方向盘‌‌”,拿起了‌‌“杀猪刀‌‌”,不为别的,只为他那‌‌“一打‌‌”孩子的吃食。父亲说干就干,跟着一位买卖生猪经验丰富的异姓小辈走村串...

日暮乡关何处是,常德米粉是乡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常德米粉是乡愁人言,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远在他乡的游子,见烟波江上,夕阳西下,满眼萧瑟,便触目伤情,感故乡渺渺。我则不然,北方即便日暮,也并不萧瑟,北方人好客热情,让我渐渐有了归属感,所谓,心所在处即为家。但说到我对故乡的记忆,便是另外一种感觉:...

肥宅爱“阔落”,食客爱阔罗

肥宅爱“阔落”,食客爱阔罗当我阴沉着脸表示自己很不高兴时,奶奶会和颜悦色的望着我说‌‌“瞧你,怎么拉起‌‌‘阔罗’脸了呢。‌‌”奶奶所讲的‌‌“阔罗‌‌”是达斡尔语中的西葫芦。东北汉族人称西葫芦为角瓜,不管是西葫芦还是角瓜,达斡尔人管这东西只叫‌‌“阔罗‌‌”。奶奶以‌‌“...

父亲履行了戒烟的承诺

父亲履行了戒烟的承诺父亲已经戒烟十多年了。有时候有人将一支香烟递到他面前,他毅然推却。当我看到这一幕场景,就会回忆起他未戒烟时的很多往事。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让我去给他买烟。那时候我还没有小卖铺的玻璃柜台高,总是踮着脚、仰着头将纸币递给小卖铺的老板老刘。老刘眯着眼睛听着收音...

那些糟心事都在这部电影里了

那些糟心事都在这部电影里了恍然发现,因为疫情,很多人经历了成年后与父母,与各自家庭朝夕相处的最长时间。这种感觉很熟悉,同时也相当陌生。在特殊的环境和压力下,家庭的凝聚力得以体现,但那些常年回避的,不愿面对的问题也在这高压和超长时间的相处下暴露了。不仅暴露,还无处可逃。这就让...